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新华日报】一面锦旗见证一场健康守护 丰县人民医院“互联网+护理”让优质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新华日报】一面锦旗见证一场健康守护 丰县人民医院“互联网+护理”让优质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发布时间:2025-05-08来自:宣传科

“这面锦旗,就是患者对我工作最大的认可,让我深感自豪!”“网约护士”杨桂萍说。丰县人民医院通过“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成功让一位小腿创伤性溃疡的患者痊愈,国际护士节前夕,杨桂萍收到了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

这面锦旗,承载的不仅是对护士的感激,更是一场关于健康的深情守护。去年9月份,66岁的李女士骑车时不慎摔倒造成左小腿胫前大面积擦伤,由于未经过专业处理,加上有糖尿病病史,伤口长时间不能愈合,出现了溃烂感染情况,严重影响出行。

“看着母亲伤口化脓,我整夜睡不着觉。”李女士的女儿回忆道。一筹莫展之际,家属尝试在手机端预约了丰县人民医院“上门护理”服务。线上了解患者情况后,该院护理部护士长卢慧颖依托“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选派专业伤口护理护士杨桂萍上门服务。杨桂萍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清创换药方案。

首次上门时,患者的创面渗着黄绿色脓液,肉芽已经老化,纱布与溃烂皮肤粘连成板结的“盔甲”。杨桂萍细心地用生理盐水层层浸润粘连的伤口,再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清除表面的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为了减少患者痛感,每一步操作都要精准细致,这一过程持续了整整2个小时。

此后杨桂萍每次上门,都会根据伤口的愈合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女士的伤口开始逐渐愈合,疼痛也大大减轻,当第9次换药揭开纱布时,粉红色的新生肉芽映入眼帘。从最初的行动受限,到后来能慢慢起身活动,每一点进步都让李女士和家人欣喜不已。

实际上,这不仅是简单的上门服务,更是分级诊疗的深度实践。为响应国家政策、深化医疗改革,2023年7月,丰县人民医院正式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从医院、病房延伸到家庭,为不同需求患者提供PICC维护、导管护理、血糖监测、伤口护理等11项上门护理服务,患者或家属在家就可通过手机线上预约,不住院、不出门便能享受到医院专业便捷的护理服务。开展服务近两年来,该院把上门服务里程上限从10公里延伸到20公里,并推出“互联网+母婴护理”等拓展服务,满足了不同人群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延伸至“家门口”的护理,意味着更高的服务可及度,也激活了医疗体系的“神经末梢”。“通过这个平台,患者只需动动手指即可预约上门护理服务,专业护士会按时上门提供照护。”该院护理部主任侯宜静介绍,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时空局限,真正实现了数据多流转、患者少奔波。患者在家就能接受专业护理,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还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康复,大大提升了就医体验;而借助互联网技术,护理服务的管理和评价也更加透明、高效,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

这样的创新实践带来了更多好处。68岁的崔大爷因患“脑出血”导致肢体功能丧失,卧病在床,出行十分不便,但由于病情所需,他长期戴气管切开导管和鼻饲管等,需要定期更换、维护管道。

在得知丰县人民医院可以在网上预约上门护理后,崔大爷的女儿十分欣喜,随即拿出手机预约。然而,在预约过程中,崔大爷的女儿发现“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当前仅提供更换鼻饲管服务,无法满足更换气切管道的需求,这让她一时犯了难。

她随即联系丰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希望能为其父亲上门更换气切管道。得知这一情况后,侯宜静迅速响应,通过多次沟通、风险评估,并制定应急预案,最终选派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刘蓓及危重症专科护士刘世贺上门为崔大爷更换气切导管和鼻饲管。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医护配合默契、技术娴熟、操作规范,还耐心地向家属讲解了管道维护的注意事项和日常护理方法。崔大爷的老伴感动地说:“有丰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为我们排忧解难,真是太感谢了!”

“病人经不起颠簸和折腾,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侯宜静说,截至目前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已惠及300多个家庭,从评价系统反馈来看满意率是100%。医院还将不断探索和深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扩展服务项目、覆盖人群,让优质护理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电话:0516-89222658
传真:0516-81127112
地址:丰县建康路4002号
丰县凤城镇人民西路51号
邮编:2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