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宣教 » 健康宣教 » 6·11第八个器官捐献日 | 让生命漫开,到无边无际

6·11第八个器官捐献日 | 让生命漫开,到无边无际

发布时间:2024-06-11来自:宣传科

2024年6月11日,是第八个“中国器官捐献日”,主题为“跃动精彩人生,奏响生命乐章”,也是最新修订公布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后,迎来的第一个相关主题日。

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10日,我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超过678万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累计完成53000多例,捐献器官16.3万多个,挽救了十多万民众生命。

人们常说死生之外无大事,而器官移植手术就是在某种程度上的起死回生。它让本来毫无交集的陌生人,因为一方对捐献器官的承诺,结下生死与之、生死相托的缘分。

感动的同时也要看到,虽然我国器官捐献数量在世界排名第二、器官移植数量居世界第二、心脏肾脏移植术后生存率居国际前列,但相比我国每年约30万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

要使更多的人加入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的行列,除了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对死亡的认知,对器官移植的信心,还必须法治先行。毕竟事关生死,一边不能辜负捐献人的重托,一边要更公开公正透明地面对患者的期待。

2023年1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67号)发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条例》的实施是为了规范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保证医疗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器官捐献与移植事关每个人的健康权益以及司法的公平正义,考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法律保障,有观念转变,未来器官捐献管理必将更完善,会有更多生命在阳光下接力奔跑。


01器官捐献

器官捐赠与移植是逝者与生者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当生命离去时,经评估功能良好的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等器官,眼角膜、皮肤等组织可以进行捐献。

公民逝世后,将其功能良好的器官或组织以自愿、无偿的方式捐献,用于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患者,使其能够延续生命,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的行为成为器官捐献。

通常来说,由于器官本身的衰老,器官捐献一般不超过65岁,但遗体、角膜、组织捐献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    

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岁以上),愿意在逝世后无偿捐献器官、遗体、角膜、组织用于临床治疗、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可以通过网络或书面途径进行志愿登记,表达捐献意愿。

器官捐献遵循原则


根据《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器官捐献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自愿的原则

需要捐献者家中的所有直系亲属同意,包括父母、配偶、成年子女。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可依法自主决定捐献人体器官,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订立遗嘱。

2. 无偿的原则

器官捐献是一项爱心公益事业,是无偿的。所以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器官捐献,促进形成有利于人体器官捐献的社会风尚。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器官,不得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的活动。

3. 双盲的原则

器官捐献中,双盲是指器官捐献者家属和受捐者之间,他们不知晓对方的信息,这样有利于保护病人隐私,这也是医疗行为中保护病人隐私最基本的要求。



02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于20世纪50年代末引入我国,20世纪后期,在技术上取得创新性突破达到国际水平,器官捐献与移植规模总体上居全球第二位。

器官移植是将某个健康的器官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放置到一个患有严重疾病、危在旦夕的人身体上,让这个器官继续发挥功能,从而使接受捐赠者获得新生。


移植可分为自体移植和供体移植。

这两者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来自供体,非自身的细胞、组织或者器官。

● 从同一人的一个部位移到另一个部位,如烧伤患者的皮肤移植;或者是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收集,在化疗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这样的移植称为自体移植。

● 从一个人(供体)身上取出器官、组织或一组细胞,移植到另一个人(受体)身上,这个过程称为异体移植。

移植手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器官、组织、细胞及四肢。

● 器官

心脏、肾脏、肝脏、肺、胰腺、胃及小肠等,其中以肾脏最为常见;

● 组织

角膜、骨骼、肌腱、皮肤、胰岛、心脏瓣膜、神经和静脉等,其中以角膜最为常见;

● 细胞

骨髓和造血干细胞;

● 四肢

手、手臂和脚;

目前我国在肾、肝、心脏肺、脾、胰岛、骨髓等临床组织、器官移植方面,在种类和数量及移植的疗效方面,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电话:0516-89222658
传真:0516-81127112
地址:丰县建康路4002号
丰县凤城镇人民西路51号
邮编:221700